智能虫情测报灯:揭秘科技在稻田间守护粮食的秘密
发布日期:2025-09-18目前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期,也是病虫害防控的 "生死战"。从育秧阶段就潜伏的二化螟,到生长季可能突袭的稻纵卷叶螟,任何环节的防治疏漏都可能导致功能叶被蚕食,直接造成减产。在传统农业模式下,依赖肉眼识别虫情的 "经验植保" 方式,往往因反应滞后错失最佳防控时机。如今,烟台中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,打造的智能虫情监测与绿色防控体系,正在重塑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新格局。
在高标准农田里,中盾科技的智能虫情测报灯正 24 小时不间断地执行监测任务。这款设备巧妙利用害虫趋光性,通过特定波长光源精准诱集害虫,内置的 2000 万像素高清工业摄像头对虫体进行拍摄,图像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后,经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害虫特征数据库进行智能分析。系统可识别包括二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褐飞虱等 100 多种农林业害虫,其中对水稻主要害虫的识别准确率普遍超过 90%,二化螟等关键害虫的识别精度更是达到 95% 以上。产品资料:https://www.zdnongye.com/lm4/86.html
农业大数据平台界面,屏幕上清晰显示着害虫种类、数量变化曲线和防控建议。这种转变源于智能设备构建的数字化监测网络 —— 土壤墒情站、气象监测站与虫情测报灯协同工作,如同为农田装上 "千里眼" 和 "顺风耳",实现了从 "看天吃饭" 到 "数据决策" 的跨越。
针对水稻田病虫害防治的特殊性,中盾科技还推出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,形成绿色防控的关键一环。该设备采用诱虫光源结合风吸负压式设计,不受虫体大小影响,可实现 "大小虫子通杀",太阳能供电设计彻底摆脱布线限制,防水结构适应田间复杂环境,可抽插式网兜板则方便农户清理维护,真正实现了经济高效的物理防治。
硬件设备采集的海量数据,通过中盾科技的 "丰稷孪生" 农业 AI 数字模型实现价值转化。该模型整合气象数据、历史虫情及作物生长周期,构建起 "监测 - 预警 - 防控 - 评估" 的智慧植保闭环,病虫害爆发风险预警准确率超 90%。在水稻分蘖期,系统能根据虫情数据与气象预测,提前 7 - 10 天预警二化螟产卵高峰期,指导农户在幼虫孵化关键期精准施药,既减少农药使用量,又提高防治效果。
从育秧期的早期预警到灌浆期的精准防控,烟台中盾信息科技用科技为水稻生长撑起 "保护伞"。智能虫情灯的 AI 识别技术解决了传统监测效率低、误差大的痛点,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实现了绿色防控的经济有效,农业大数据平台则让防治决策更科学精准。这些技术创新不仅守护着粮食产量安全,更推动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,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。
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征程上,烟台中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数字技术为笔,以农田为卷,书写着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。随着智能虫情监测系统在更多水稻产区的推广应用,科技防控将成为常态,让每一寸稻田都能远离病虫害威胁,让丰收的希望在智慧农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