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联网筑牢墒情监测网,破解山地高粱种植“补水难题”
发布日期:2025-09-17山地高粱种植因山地地形陡峭、地块零散分布,传统墒情监测依赖人工采样,不仅要背着工具穿梭于陡坡地块,采样周期长、样本量有限,还常因数据滞后导致灌溉 “要么过涝、要么过旱”,既浪费水资源,又影响高粱长势。如今,烟台中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,打造的墒情监测系统,为山地特色智慧高粱产业筑起 “精准感知、实时响应” 的 “土壤水分防线”,彻底改变了传统墒情监测的被动局面。
在 “感知层”,采用耐山地环境的导管式土壤监测仪,不同于普通传感器易受陡坡震动、温差影响的问题,该传感器采用防摔外壳、抗高低温芯片(-30℃至 70℃适用),可直接埋入高粱根系主要分布的 20-60 厘米土层,同时采集土壤含水量、温度、电导率等数据。考虑到山地地块分散,传感器采用太阳能供电,LoRa无线传输技术,无需布线,即使在信号薄弱的山区,也能实现数据稳定传输,覆盖面积可灵活调整。
产品资料:https://www.zdnongye.com/lm3/83.html
在 “传输与分析层”,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会实时上传至“智慧农业云端平台”。平台搭载自主研发的 “山地墒情分析模型”,能根据高粱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阈值,自动判断当前墒情是否适宜:当土壤含水量低于 “需水预警线”,平台会立即生成预警信息,标注具体缺水地块的位置(结合 GPS 定位)、缺水程度;若含水量高于 “涝害预警线”,则提醒种植户及时排水,避免根系腐烂。同时,平台还会通过数据可视化功能,将不同地块的墒情变化绘制成曲线图,让种植户直观掌握墒情趋势,为灌溉周期调整提供依据。
在 “应用层”,种植户通过手机 APP 或电脑端即可实时查看墒情数据,打开 APP,就能看到每个传感器所在地块的土壤含水量、土壤温度等信息,点击预警地块,还能查看具体位置的卫星地图,甚至通过平台关联的灌溉设备控制系统,直接远程启动滴灌、喷灌设备,实现 “墒情预警 - 灌溉执行” 的闭环操作。
同时,这套物联网墒情监测系统还能与无人机巡田、卫星监测形成联动,当无人机发现某地块高粱叶片卷曲,可通过平台调取该地块的墒情数据,快速判断是 “缺水” 还是 “病虫害”,避免误判导致的防治失误;卫星监测的全域作物长势数据,也能与墒情数据结合,分析不同区域长势差异是否与墒情相关,为后续种植规划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撑。